習近平主席5月4日視察北京大學,對大學生及中國青年做了重要寄語。他談到,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,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、創造歷史。他強調對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來說,最持久、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。習主席形象地說,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,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,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。
  習主席的視察和講話必將對中國年輕一代形成極大鼓舞。中國的未來屬於年輕人,他們將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路向,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敗。
  年輕人是互聯網時代中國對外思想接觸的前沿人群,當下年輕人經歷的思想洗禮,大概比以往任何時代年輕人經歷的都多,也更複雜。西方價值觀在中國社會應當說已經打下了一些楔子。互聯網是展示中國社會精神狀態的平臺之一,這裡有一些很響亮的西方價值觀附和聲,通常認為,這些聲音多是青年人發出的。
  然而這些聲音對中國青年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,又是頗值得爭議的。
  可以肯定說,中國青年作為一個整體,要比當下大多數國家的青年群體在思想上更成熟。西方價值觀進入中國後,在年輕人中間散落成大量碎片,很長時間了,它們未能整合成西方希望看到的政治凝聚力和破壞力。中國年輕人在向外部開放、經歷種種現代化的同時,保持了基本政治清醒,他們沒有隨那些所謂轉型國家的“大流”,扮演“扳倒中國”的一代。
  蘇東劇變、阿拉伯之春、烏克蘭顏色革命以及泰國的亂象,這些信息與西方的說教同時在中國傳播,反覆磨礪中國青年的判斷力。事實證明,中國青年汲取外部世界及本國教訓的能力,與他們通常表現的“不成熟”形成反差。中國人的集體視野天然比東歐和中東一些國家寬闊,即使在我們自信尚不鞏固的時候,還是有一些重要支撐在這個大社會的集體意識中發揮作用。
  去中國社交網站瀏覽,這個國家像是明天就要變成埃及或者烏克蘭。看西方捧紅的那些異見人士,以及他們挑選的中國年輕人代表,好像我們的社會已是西方價值觀的新領地。對於這些假象,中國社會、包括青年群體在逐漸悟出、看穿。
 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時,青年中認同這種觀點的,比現在要少。關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,如今青年中認為這樣做“是對的”人越來越多。互聯網激活了政治討論,而今天中國大學里的“政治氣氛”大概是新中國以來最淡的。這種變化的大背景是:年輕人對國家政治路線的真實認同度較高,大家更關心如何在國家正常發展的軌道上實現自我價值。
  當然,青年問題永遠是緊迫而微妙的,社會開放時代部分年輕人背離主流價值觀,其後果同樣可能是嚴重的。中國社會公平和公正的不足,以及現代化進程的特有壓力,往往給年輕人帶來的痛感最突出。中國的社會福利進步,年輕人也很難成為第一波受益者,而一些社會心態的面貌,卻主要由年輕人塑造。
  大多數中國家庭都以孩子“為中心”,這樣的家庭觀必然會影響社會觀,我們的社會應把為年輕人創造更多機會作為核心治理目標之一。青年群體穩定,整個社會就大致穩定,這個道理在中國尤其明顯。中國社會在老齡化,但全社會對青年問題的關註切不可因此而鬆懈。▲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64smbm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